西南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管理科学研究中心 “2022年夏令营”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2-07-04

为了促进优秀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青年学生对“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管理科学与运筹优化”、“交通运输管理”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兴趣,西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及西南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将于2022年7月以在线方式举行“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一、活动介绍

本次夏令营旨在增进全国优秀本科生对西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及人工智能与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的认识,增进对本院科研及研究生培养的了解,选拔优秀本科生进入我院研究生项目学习。自主报名并遴选入营的优秀本科生将与我院教授在线交流,参加在线专题讲座,感受我院氛围。

二、活动内容、时间及规模

1. 活动内容:学院将举办线上学术讲座、师生交流等系列活动

2. 活动时间:7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 参营类型:

(1)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

(2) 硕博贯通项目;

(3) 直博项目

4. 拟招参营人数:具体名额视报名情况确定


三、申请资格

1. 基本条件


(1) 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 获得本科院校推荐免试资格,且符合如下两个条件之一: 1.“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届毕业生; 2. 本科专业(不含辅修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为“B”以上(含);

(3) 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有较好的培养潜质;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申请程序

1. 网上报名:电子版申请材料提交申请人应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原件的电子版,务必将申请材料按下列顺序排列并保存在同一个pdf文件中,于2022年7月31日16:00前将该文件发送至指定邮箱:huyt@swufe.edu.cn,邮件主题和文件命名规则为:“姓名+申请类型+202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夏令营”


2. 报名要求:申请人只能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个专业。


3. 电子申请材料如下:


(1) 西南财经大学夏令营申请表(网上报名成功后下载打印。申请表中附有专业排名证明,需加盖教务处公章);

(2) 本人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正反面需在一页上,须在有效期内);

(3) 本人学生证扫描件(含个人信息及注册信息页);

(4) 本科成绩单扫描件(成绩单需加盖教务处公章;如第六学期考试成绩尚未得到,申请者只需提供前五学期成绩即可);

(5) 大学英语六级或TOFEL、IELTS成绩单扫描件;

(6) 其他证明材料(已发表论文复印件、各种奖励复印件等);

(7) 两名副教授(含)以上高级职称专业教师的推荐信。


4. 资格审核


(1) 资格审核工作由会计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2) 资格审查:经审查夏令营参营名单将在西南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网站主页公布并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参营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获得参营资格的营员需在参营名单公布之日起3日内确认是否参加,逾期未确认视为放弃此资格。


五、活动安排

夏令营具体活动安排在入营时通知。


六、考核录取

1. 考核工作

    

    (1) 考核方式:在夏令营活动期间,学院将采用“网络远程”方式开展选拔考核工作。

     (2) 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综合测试、外语能力测试、综合素质面试三部分,满分为100分。营员需在“专业综合测试”中进行科研展示。所有营员均需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考核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

    (3)综合成绩计算方法:综合成绩=专业综合测试×70%+外语能力测试×20%+综合素质面试×10%


2. 录取规则

    

    (1)根据营员在夏令营期间的综合表现,不区分专业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2)综合成绩不合格(低于60分)不予录取;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

    (3)学院的录取实行递补制度。若已经录取的学生书面表示放弃录取资格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登陆“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并未在规定时间内在系统中完成录取信息确认,则在合格生源中依据招生规模以综合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录取;

    (4)拟录取名单和递补名单经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在我校人工智能与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网站进行公示。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老师

咨询电话:18200240315,18686486259

咨询时间:工作日9:00-11:30, 13:30-16:30

人工智能与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微信官方公众号:swufe_aims


首页           中心介绍           中心动态           学术交流           中心人员           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           招贤纳士           国际交流